箫笛吟诗

中医师,现居加拿大温哥华,喜欢古诗、国画、音乐、书法、武术、中华料理。

家有一亩三分田,偶尔种种菜。(*╹▽╹*)

人之初性本善?性本惡?



       人之初,可能是性本善与性本恶兼而有之吧。只是在童年期,因着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,他无需呈现恶,只是善即可生存。所以绝大多数成年人若被问及什么时候最快乐,一定是童年时期,基本上是指从能自已跑或跳的三岁至十岁左右,这七八年的时间。


之后你必须得变,不得不变:人的公平、正义感是与生俱来的,当他看到不平之事,他又无法改变,如何快乐?当别人都知道获取,他若只是给予,而同時没有政府或父母的资助,他如何生存?知足常乐,对成年人来说几乎不太可能做到。当你已有是非观、美丑观、得失观,以及与生俱来的公平正义感,你如何能在面对社会种种的不公,是非扭曲,美丑不分之时,仍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?或仍能让自己快乐?

所以若一个人很幸运能有个快乐童年,那将会是他这一生唯一一次纯粹快乐的体验。这种体验会一直伴随着他并帮他度过往后人生的苦难:因为他仍有期盼,希望未来某个时刻,他又会获得那种快乐。即便他看到周围有不少人直到离世之际,也一直未能重拾童年的快乐,但他自己愿意相信他可能会与众不同。

也许真的是这样,有些人心地善良,总愿意帮助他人,孝敬父母、尽责照顾好自己的后代。他们确实比一般人更乐观些,他们对名、利、金钱的追求也不太在意。


 对那些真正修行之人,则更是如此,他们少私欲,多了许多利他之心,生活简朴,无需刻意去追求什么。他们比大多数普通百姓会有更多的快乐或起码不太去愁什么。


但绝大多数人在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内,是不太容易获得快乐的。不总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这难道是我们被什么人下的诅咒吗?或者说是我们自己作贱自己吗?是自取其辱吗?

如果已经生活无忧,但却还要不停去获取更多利益,而且是从比他条件更差,更贫苦的百姓中获取,并从末想過回馈社會,那么这些人中有的可能會死于非命,有的也許会面临牢狱之灾,有的会以健康的失去為代價。

但那些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床,就一直工作到天黑才能维持住温饱的环卫工人呢?他们绝对不是自己想要去做这份工作,都是被逼无奈;他们应得的财富与快乐是不是被其他那些过于贪婪的人所吞噬了呢?


我自认为自己不算是一位过于贪婪之人,但仍有不少缺陷。比如总认为自己是对的,自己劳苦功高,且过度自信。這些是不是也是一种偏执,也是一种贪欲的表现呢?

       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,不满足现有的一切,并以不正当手段,以损害他人利益去完成自己所谓的远大抱负,这一定是贪婪之心所致。

       适当欲望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之一,只是人们会逐渐忘记“适当”二个字,忘记了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,忘记了人是不可以和别人去比的,忘记了我们只是地球的一名过客或“游客”,忘记身外之物没有一样可以在我们离世时带走,我们的这种遗忘就会让自己直接被外在目标“异化”了。

碰上这样的人,如果你和他们不属于一类的话,你要敬而远之,否则会把你也带连上,弄得你面目全非,忘记自己的初心,忘记自己是從哪裏來的。

我应是“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”,何不转身“归去,作个闲人,对一张琴,一壶酒,一溪云”呢?

 

2020.6.7

温哥华

 

评论

热度(4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